新设计使锂电池续航能力提升2—3倍
【最新发现与创新】
科技日报天津8月13日电 (记者陈曦 通讯员刘晓艳)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,新设该校胡文彬教授团队首创“离域化”电解液设计理念,计使成功打破传统电解液设计的锂电力提速报热点性能桎梏,研制出能量密度突破600瓦时/公斤的池续软包电芯及480瓦时/公斤的模组电池,较现有商用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升2—3倍,升倍同时兼具优异循环稳定性与安全性。新设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3日发表在学术期刊《自然》上。计使
锂金属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锂电力提突破口。但现有电解液设计难以同时兼顾高能量输出与长循环寿命,池续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升倍速报热点世界性难题。
胡文彬介绍,新设这种全新的计使高能金属锂电池电解液“离域化”设计理念,通过调控电解液微环境,锂电力提增强溶剂化结构无序性,池续成功平衡了溶剂与阴离子的升倍协同作用。这一创新有效降低了电极/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障碍,显著提升了界面稳定性,为电池性能的突破性提升提供了巨大潜力。研究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电池“Battery600”的性能目标,以及高能量密度电池组“Pack480”的可扩展性,为未来锂金属电池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依托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平台,团队正积极推进相关成果的技术转化和应用验证,现已建成高能金属锂电池中试生产线。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3款型号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,使其续航时间延长了2.8倍。
(责任编辑:王婉莹)
本文地址:http://yaowen.pcclzzc.com/news/37b88899074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